塔林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世说俗谈大地沉没者王衍 [复制链接]

1#
儿童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 http://m.39.net/pf/a_4641377.html

桓公入洛,过淮、泗,践北境,与诸僚属登平乘楼,眺瞩中原,慨然曰:“遂使神州陆沈,百年丘墟,王夷甫诸人,不得不任其责!”袁虎率而对曰:“运自有废兴,岂必诸人之过?”(《轻诋》)

公元年,东晋大司马桓温大*北伐,兵锋直指洛阳。

这时距离永嘉之乱,中原沦陷已经六十余年。十三年前,桓温曾经收复过这座伟大的都城,但四年前,它不幸又落入了前燕之手。

为了减轻行*压力和后勤压力,就要更多利用水路。桓温的*队从京口出发,先通过人工运河进入淮水,然后继续北上进入泗水,深入北方疆界。

桓温带着僚属们登上“平乘楼”,——这是当时对船上有几层楼的大船的称呼。

桓温眺望中原,不禁感叹:“到底使得神州大地沦丧,百年基业化为丘墟的,王夷甫这些人,不得不承担起这些责任。”

桓温的僚属中,有名士袁宏,他小名阿虎,因此也常被呼为袁虎。

袁宏不假思索地回答说:“国运本来就有时兴盛有时败落,难道一定要说是这些人的过错?”

王夷甫究竟是什么人?桓温为什么要把西晋灭亡的大灾难归咎于他?袁宏为什么又会情不自禁顶撞领导,要为他辩护呢?

一完美的名士

王衍,字夷甫,他是所谓“中朝名士”的领袖,自然也是《世说新语》中高频出现的人物。

王衍有三个巨大的优势。

第一自然是家庭背景好。他出身顶级高门琅邪王氏,是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,平北将*王乂之子,他有一个大他二十多岁的堂兄,就是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的王戎。

王戎很提携王衍,变着法子夸他,说他“神姿高彻,如瑶林琼树,自然是风尘外物”;也动员自己的社会关系夸王衍,如山涛对王衍就有非常夸张的好评。

夸到晋武帝司马炎都听说王衍的名声了,问王戎:“当世哪个人可以和王衍相比?”王戎说:“未见其比,当从古人中求之。”就是王衍的优秀,超越了这个时代。

要是寒门出身,哪能得到这么强势的宣传?

但光是出身好显然还不够。作为生命力旺盛的大家族,琅琊王氏生儿子的能力非常强悍。族里年纪差不多的兄弟叔侄一大堆,要在家族内部脱颖而出,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。

王家重点推王衍,前提是王衍有值得推的独特价值。

第二,王衍长得很“美貌”(《晋书》原文如此)。虽然王家人普遍生得都好,但王衍显然尤其突出。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里,他是频频亮相的人物。

王家人在一起,使人觉得“触目见琳琅珠玉”;王衍和其他人在一起,则“似珠玉在瓦石间”。很多年以后,著名画家顾恺之给王衍画像,又留下了这样的赞语:“岩岩清峙,壁立千仞。”最著名的描述则是下面这则:

王夷甫容貌整丽,妙于谈玄,下捉白玉柄麈尾,与手都无分别。(《容止》)

王衍的容貌,既端庄又魅力,他谈玄极尽精妙,手里拿着麈尾,麈尾的白玉柄和他的手,竟浑然一体。

说到谈玄,就又要说到王衍的第三个优点,他的清谈,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。

诸名士共至洛水戏。还,乐令问王夷甫曰:“今日戏乐乎?”王曰:“裴仆射善谈名理,混混有雅致;张茂先论史汉,靡靡可听;我与王安丰说延陵、子房,亦超超玄著。”(《言语》)

名士们一起到洛水边游玩,——从这则里出现的人物看,这事应该发生在晋惠帝元康年间(年-年),即八王之乱中间的那段相对太平的岁月。

回来后,尚书令乐广问王衍:“今天玩得高兴吗?”

王衍就举了三个代表

第一是尚书左仆射裴頠谈“名理”,字面上说,名理就是“辩名析理”,就是讨论一个概念如此被定义背后的逻辑何在。魏晋时,这种讨论往往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